2)第一百一十四章 如苍生何_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知道此地是何地方吗?”

  杨秉缓缓转过身来,瞧见了书院的正主到了。

  一旁的杜长风也解释起了张方平的身份,杨秉首先十分恭敬的作揖行礼。

  张方平原以为面前的年轻人定然是一个狂悖之徒,不过来到礼圣殿后并无其他举止。

  看起来也是一个稳重知礼的人,而山长身边的一些学正见到杨秉气度,也被一时所震慑没有出声训斥。

  居移体,养移气如今的杨秉毕竟有了官身,即使他没有刻意摆出官员的架子,但是他的举手投足间的气度已与普通士子截然不同了。

  张方平道:“不知阁下将我书院的两名学子,带到这礼圣殿是何故?”

  见对方也是知礼的人,自然也是心平气和的说起了道理。

  杨秉道:“在场各位皆是经学大家,今日我便班门弄斧说一说圣人之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圣人言做学问之前,先修德行这才是人的根基,今日我在街上见这两名学子,对自己夫子毫无敬重,对于我们的训斥反而嗤之以鼻,所以我觉得各位夫子的教育也仅仅是口头上仁义道德而已!”

  “绝对不是真知,所以学子并不会真的去践行!”

  张方平乃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的身上并没有沾染上官僚的习性。

  面对杨秉的这番话,并不是急着去反驳而是思索一番后作揖问道:“不知先生口中的真知,与我尔等口头上教导的“知”又有何不同?”

  张方平论年岁,看起来比起杨秉要大上许多,可是此刻却是以平辈相交。

  杨秉同样作揖回道:“没有切身体验和感受的知,仅是闻见之知,而真知需要真切笃实的行和明觉精察的知相结合,方才是真知与真行!”

  这跪在孔子画像面前的两名小孩,听见杨秉的言论只觉得不知所云,可是却又不敢乱动只能跪在那里。

  而随着礼圣殿的热闹,使得那些内舍的学子下课后听见了动静,纷纷赶了过来。而那些学正瞧见了山长在此,也询问起了那些知晓前因后果的同僚,也成了围观的观众之一。

  而就在此时,在人群之中有一位身着襕衫士子在拥挤的人群中高呼道:“阁下所言,可是当今杨修撰所提出的格物之知?”

  “我曾有幸在半遮面,听起过杨修撰的讲学!”

  众人离得很远,所以杨秉的面容也看的不真切。

  杨秉这个时候自然也没想着继续隐藏身份,于是索性道明身份作揖道:“在下杨文瑜,我所说的正是格物致知的道理!”

  一下子原本仅仅看热闹的人群,一下子激动起来。

  莫要在东京小瞧了名人的效应,杨秉的名声是在一步步的放大,他未曾取得功名前便有一篇《与师说在汴京小范围的流传开来。

  如张方平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