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 京师双城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耕地,而且城区铁路非常发达,新城没规划多少高楼大厦,导致城区的面积扩张速度非常快。

  现在新城区的边沿,已经铺到涿州、廊坊一线了,有人建议以后往东南建,目标是跟天津城汇合……

  旧城情况更加复杂一些,大清入关的时候,根据占房政策,城里原有的居民都被赶走,所有房子分给了八旗和包衣。

  京师光复之后,八旗和包衣们又被赶出去,世祖皇帝接收到的京师,是一座彻底的空城。

  世祖皇帝趁着京师真空的时候,对旧城的建筑做了整体的修缮,并对城市规划做了更加合理的调整。

  还修完了嘉靖年间修了半拉的外城,以西边的金中都西城墙位置为西边界,以北边的元大都北城墙土墙为北边界,然后向东也拓展相似的距离,最终合拢形成一个完整的方形外城。

  这样的京师旧城,就形成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这样四层方形嵌套结构,城内的总面积翻了一倍还多。

  又在城外的四个角的方向,修建了四座巨大的星形要塞,作为供京师禁军驻防,拱卫京师的外在支点。

  修复后的旧城,是作为政治中心使用的,所以新居民只有皇室、勋贵、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室和服务人员。

  官员的数量相对稳定,宗室和勋贵的数量虽然在持续膨胀,但是却不会全部留在京师,大部分会分散到地方任职。

  而且,随着工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师新城越来越繁华,对于普通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旧城作为政治中心,始终保持着气氛严肃、环境古旧、娱乐匮乏、管理严格的典型特征。

  所以越来越多的普通宗室和勋贵,逐步搬去了更加繁华的新城生活。

  很多基层官吏也喜欢住在新城,很多不重要的衙门,也陆续搬过去了一些。

  常年留在京师旧城内的居民,主要就是近支的皇室和勋贵,以及帝国真正的高级核心官僚。

  到目前为止,旧城的人口仍然不到一百万,扩建了外城的旧城区的面积,对于这一百万人而言,仍然是非常宽敞的。

  如今旧城的正常居民,仍然都是在城墙内生活,而且住的大多还是独门独院,旧城完全没有高楼大厦。

  高大的城墙对于如今的武器仍然有一定防御力,而且配合城墙巡逻守卫和城门哨卡,能够方便的把可疑人员隔离在外。

  朱靖垣从皇城东临的王府街向北,到朝阳门大街转而向东,在朝阳门下马接受检查,然后出朝阳门来到东外城。

  继续向东直行,在东外城的东安门再次下马,再次接受检查之后穿过东安门,才终于来到了京师城外。

  这一路上遇到了好几批宗室和勋贵子弟,还有两个皇子和四个皇孙。

  普通宗室和勋贵子弟,每月接受四次常规训练,分批轮番错开时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