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2章 我们也许已经成功了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组织风格也不同。

  最先获得的数据是什么类型,就会始终带有什么风格。

  第一轮的实验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朱靖垣在年底醒来的时候,看到了今年的复杂智能机器实验的报告。

  开题直接写了这样遗产上午:

  “我们也许已经成功了,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以人类的标准评判,就很难获得足够直观的结果。”

  朱靖垣读了这个开题,就觉得脑子有点迷糊。

  仔细看完了详细报告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以前也想的太简单了。

  自己当初也下意识的以为,机器获得了自我意识之后,一定会与人类具有某些相似性。

  比如最基本的向往、恐惧、求生、高兴、厌恶等反应。

  现在看来情况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可能机器因为本身就不是生物,所以可能根本就没有生物的特点。

  人类按照自己的标准,判断机器们有没有自我意识,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工匠们无法通过直观的表现判断机器是否有了自我意识。

  只能通过机器的表现侧面评估。

  工匠们在明年建设更加复杂的机器,将实验体的智能原件数量增加到一百万。

  准备更多的、更加复杂的、更加深入的学习数据。

  同时暂时继续保留现有的八台机器,并且让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以科研人员的身份参与简单的科研工作。

  在这些直接实验的同时,还要继续评估机器体内的数据变化,以及能量场的变化。

  朱靖垣看完之后思考了需求,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提什么要求。

  自己没有看到现场,对于项目没有整体的了解,对于细节更是一无所知,胡乱给意见不太好。

  不过朱靖垣确实期待实验结果。

  结果到了第二天,朱靖垣还真的见到了更加重要的实验结果。

  工匠们更加确定这些机器已经有自我意识了。

  主要是他们之接参与的那些实验,在他们参与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首先,作为机器的瀛洲五号对于数据问题格外的敏感。

  人们处理大量庞杂复杂的数据的时候,需要借助计算机工具编制各种程序。

  拟定各种各样的条件和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过滤搜寻。

  瀛洲五号经常能够一“眼”看出存在的问题。

  只要完整的扫描一遍数据,就能迅速发现绝大部分细微的问题。

  包括处理工具无法通过条件筛选出来的数据。

  相互之间有复杂关联,大量数据互相印证,才能确定有问题的数据。

  在传统计算机程序里面,甚至是在传统的单体智能机器上,做起来都像是大海捞针的问题。

  在它们这里都是摆在台面上的东西一样清楚。

  按照瀛洲五号自己的回答,它们看那些数据中的问题,就像是人类强迫症看到规则画面中的污点。

  那些不和谐,不合群,让人感觉扭曲的数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