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章 站在所有群体的对立面_大明180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无阻。

  可以经营和从事任何行业,可以直接考取任何功名,可以担任任何军政官职。

  但是藩国公民在帝国本土却处处受限。

  不但不能参军,也不能当哪怕最小的官,关键是连投资范围和额度都受限制。

  结果就是,帝国公民单方面挤占藩国的军政职位,帝国资本单方面挤压藩国资本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典型的殖民地式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压迫。

  在藩国精英群体规模小的时候,在藩国资本力量薄弱的时候,这些压迫的影响还不明显。

  但当藩国精英群体规模持续增长,藩国资本力量成为藩国政坛主要力量后,就必然滋生分离主义了。

  当帝国在战场上陷入被动的时候,西夷势力对他们略微施压和引诱,大部分藩国都出现了所谓的自立倾向。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不能从帝国本土获利,那就不如干脆独立。

  独立后把帝国人从藩国驱逐出去,把帝国人占据的那些利益拿回来,这样自己至少可以多分一些。

  而撤藩设省的政策,所包含的最为关键的改变,是将藩国公民升级为帝国公民。

  这样的结果是,帝国本土那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就向藩国资本完全开放了。

  帝国本土那大量的军政岗位,也向藩国的精英群体开放了。

  帝国本土那海量的工作岗位,也向藩国的普通民众开放了。

  再加上帝国本身存在的文化向心力,撤藩设省就成了藩国上下所有阶层和群体共同的理想。

  一旦政策落实,大部分藩国应该都会迅速改变立场,重新站在帝国一边。

  但是,撤藩设省却会损害帝国本土资本、帝国本土精英、帝国本土民众的利益。

  藩国资本要过来争夺市场,藩国精英要过来争夺军政岗位,藩国民众要过来争夺工作岗位。

  所以这个政策也受到了帝国本土上下的一致反对。

  这也是改藩置省酝酿了几十年,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

  帝国各个阶层都不接受撤藩置省,归根结底是不希望在撤藩置省的同时,放藩国资本和人进来跟自己竞争。

  这其中甚至包括掌握皇室财团的宗室集团。

  所以单纯的考虑个人利益的话,现场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支持朱靖垣撤藩设省的建议。

  朱靖垣实际上是明白这一点的,但是还是直接说了出来,然后就陷入了理所当然的围攻之中。

  王公大臣们连珠炮式的进攻,没有经验的朱靖垣根本招架不过来,实际上也不需要招架了。

  大明帝国御前会议的惯例,如果有人提出的提案,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那就不需要讨论了,直接否决。

  除非皇帝本人要强行推行,才有继续讨论的余地,但那意味着皇室要出让利益了。

  所以现场闹哄哄的一阵之后,王公大臣们就陆续停止了争论,很有默契的抬头看向上方的皇帝。

  老皇帝朱仲梁看着现场的情况,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抬手指了指两边坐着的大臣们,语重心长的对朱靖垣说:

  “看到了吗孩子,你现在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了。

  “你的这个建议就算是我直接同意了,也是没办法顺畅的实施的。

  “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朱靖垣语气平静而郑重的回答说:

  “我明白,所以我希望朝廷和财团给予的第二项支持,就是与撤藩设省相配合的经济方面的调整。

  “我希望朝廷和财团,对民间开放酒禁、开糖禁、开茶禁、开钢铁禁、开大船禁、开大型机车禁!”

  朱靖垣的话还没有说完,老皇帝朱仲梁的表情就僵住了。

  会议现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然后又马上响起了成片的惊呼,文华殿里面再次热闹了起来。

  感谢:天生地养打赏5000起点币、黎沫Limor打赏500起点币。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