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章 新文化运动_穿越187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1899年,世界主要强国陆军兵力的人数还是俄国最多,高达116万人,当时法国陆军只有71万人,英国只有62万人。虽然人数并不决定战斗成败,而且中国的新军武器也比较先进,还有近百辆原始坦克,但要彻底征服俄国一百多万陆军,不是那多容易,李经述决定一边跟俄国的革命者联系,搞乱俄国,一边

  先进行国内的训政改革,等待合适的时机。

  在李经述的第一个任期内,梁启超、严复等人都觉得松散的联邦制将使国家软弱可欺,支持中央集中权力,各省的民政长也都由北洋将领兼任,除了张之洞、刘坤一、王韶文控制的七个省外,所有内地省份都被李经述控制了。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人,李经述推崇严格的管理手段和行政法规,强调官场纪律,规整政府机构,任用自己认为可靠的人,并且把国内的稳定放在首位,不顾一切要消除不可预料的事情的强烈*,有时候让人望而生畏,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李经述热衷于贪求不受道义制约的个人权利,成为中国实质上的“皇帝”。

  各省越来越多的人也对北洋将领的军政独裁造成的*表示不满,李经述惩一儆百。先是革掉张勋的云南省都督一职,将他手下的三十个营裁撤到三个营,调往徐州驻防,开始由军政阶段往训政阶段转变。

  李经述野心勃勃。坚持通过复兴会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控制军队和报纸舆论,他认为这最适合中国的国情。而货币改革的顺利进行、战败日本和西班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等到1899年过完春节,李经述迈出了全国训政的第一步,颁布了总统一号令,在削弱各省都督权力的基础上,加强各省的民政长官的权力,宣布由各省的民政长官主管省内税收和县知事的任免,各省都督不再参与民政事务。李经述还让吏部选拔称职的文职官员,特别是对县知事一级的人选,考试的内容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行政法规和一般的知识,十万人在北京参加考试。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在这场整肃官场的运动中,中央的权威大大加强,地方对中央政府的指示也落实得很快,国会很快通过了新的《刑法》、《民商法》、《行政法》。此时,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到小学阶段,农村很多地方都开了夜校,文盲越来越少,加之中国人本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全国高等的学堂发展到一千多少所,城市里的青年学生达到五十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阶级。

  李经述通过复兴会的《中央日报》、《华报》、《申报》等报纸向全国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平等:今天妇孺嘴上都知谈平等一词,而平等只是在法律面前人人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