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4章一场开宗立派的辩论_寒门帝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场辩论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继承千年的儒学,它的发展脉络到底是怎么样的?

  首先,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这个思想的核心只有一个字——【仁】。

  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用以维护周朝的【礼】。

  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还要求统治阶级,自己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到了战国,孟子的思想发展了起来。

  他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的老祖宗还是比较厚道的,基本立场都是站在老百姓那一边。

  对统治阶级呢,不能说不好,只能说要求不少。

  所以,焚书坑儒发生了。

  始皇帝看不上这些儒生,天天要求天子,这不行那不行的,干脆全给杀了。

  不仅老秦看不上儒家,就孔孟约束统治阶级的那一套,搁哪个皇帝身上都不好受。

  鸡贼的人这时候出现了。

  到了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他用儒学为基础,加上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又杂糅了诸子百家,建立了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

  这一套思想,【仁】字,老董表面还是讲一讲的,但根却在【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上面。

  果然,这一套东西,立马让统治阶级掌握了自身合法性的学术基础。

  之后的事,就无需多讲了,延续千年,儒学都是围绕着给统治阶级政权的合法性背书来的。

  到了宋代,因为佛道两教的影响。

  儒学这个大染缸又添加了新颜色。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气是第二性的,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至于什么是理气,这个后面再说。

  反正,这里面揉合进来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孔夫子说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一个要求就是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之后才能要求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

  朱熹直接把他们绝对化了。

  千错万错,错在臣工。皇帝是没错的。

  这当然受到上面的赏识,自元以来,理学一下子就成为了显学。

  好,到了这里,回顾结束。

  这时,也开始发难,唐炼问出了今天的第一个问题。

  “人之初,究竟是不是性本善?”

  儒家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究竟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既然要提倡就得知道这人性之初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求解。

  对于徐鹤这个现代人看来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