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9页_好女难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守重举杯饮尽,荡然说道:“去,便去吧。”

  徐知安与他共饮罢,也点头:“若真是此地……也好,你去比别人去更好。”

  这声也好,让魏守重惆怅不已,昔年两人曾笑言,若为了官,无论去到哪里,两人都相携着去,谁知真入了官场,才知其中艰难,万般事全不由己,笑言终归做了笑言。

  徐知安也怅然,然他深知务民事,不止仅外放一条路,也不在一府一地,他如今的职务,若专精于此道,亦是务民事,也是事功。若与魏守重这样说,他必是不解也不赞同的。

  最怅然之处,他们两个相交多年,终只是能托生死的知交,却难成心灵通达的知己。

  岂不是人生之憾事!

  再共饮几杯,敬我们同行了这一路。

  ……

  金榜题名日,常姐夫与陈小郎的族兄皆在榜上,另外几人都未上榜。

  都是年轻人,未上榜,虽有失落,却不见颓意,说起来,强如忠肃公,那时也是落过榜的,可见,一次的成败得失并不能全然否定他们的一生,只是时运不济,或是学识尚不扎实的原故。

  今次落第,下次再考么。

  中了进士的仕子等着吏部授职,未中的举子,一部分返乡回家,一部分仍借居于京中,等着三年后再考一回,还有一些,久试不第,不得已,开始四处往来打点,想谋个举人为官。就算是去做偏远地方的小县令县丞,也比一次又一次无望的结果要好。

  正经进士,朝廷一般不会将他派至边远地方为县令,若派任,也是熬过几年新手期后,直接委以知府等职。或者,是因为担了某些罪责,被旨贬至边远地方为官。

  而举人谋官,吏部也会斟酌着将人发至一些边边地方做官,若政绩突出,若可破格提拔,若政绩平平,许是终其一生,都在六七品任上,不得进迁。

  对于久试不第的人来说,这也是一条出路。

  常姐夫的官职下拨的很快,往太原的官学做学督。

  北方的官学一直不如南方的官学,礼部与吏部为了平衡南北方学子的差异,不得不发放两套试题,但这不能解决南北学子的矛盾,于是在取官时,便将许多南仕子派到北地官学做学督,常姐夫就被挑中了。

  此次接了委派书,就得回乡去接了父母妻儿一同往太原去赴职。

  一同接到调令的还有魏守重,他接任陕西都司下的甘南知府。

  那里情况比陇北的情况更为复杂,寺庙的僧人与其他族的土司们牢牢把控着那里,虽在朝廷治下,然去那里的官员如同虚设,税赋也不好收,教化更是艰难。他这个知府可是不好当的很。

  魏守重倒是坦然,不好做的事,总要有人来做,就算是做了之后不如人意,也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道路艰且岖,总得有人走呐!

  所幸他尚孑然,未连累了别家的好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