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13章 永不缺钱_从1987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

  易飞和郑韵去了每个分公司或工厂。

  丽飞公司在扩张之前,首先得把现在的公司正常运做起来。

  他们向负责人系统传达了公司重新定位的管理思想,对生产设备、研发设备进行调研,准备升级改造,确定公司的研发、生产、质检、销售、售后的全新理念。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至少得让分公司的领导领会丽飞的文化、把公司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易飞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充分利用外资还没有涌向华夏的这几年时间,把丽飞公司各个分公司都打造成有独立研发能力、生产能力、销售网络的现代化企业。

  九四年以后,汇率调整,大批外资进入华夏市场。

  丽飞公司才能在各个领域具备竞争力。

  这也是他接受妈妈的投资,对丽飞公司未来计划的项目匆匆上马的原因。

  未来几年,正是企业发展的机会。

  九四年以后,才是国内企业接受真正考验的时候。

  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迎来抉择的时刻。

  九四年以后的几年,不知道多少华夏品牌被外资不怀好意的通过合资、购买再束之高阁,最后消失。

  不要以为外资进入华夏,是帮助华夏发展的。

  很多企业、个人吃着华夏饭,还砸华夏的锅。

  千方百计的阻碍华夏民族工业的发展。

  易飞也想着这几年多赚钱,看能否能收购一些品牌。

  几年后,事实证明,他想错了。

  就算丽飞公司出更多的钱,人家也不卖给他。

  当地领导也不同意。

  因为丽飞公司本身最多算合资企业,钱没有外资的香。

  真他么的是日了狗了。

  外资低价收购了这些品牌,利用这些品牌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对这些品牌进行雪藏或打压,不进地任何投资,还无端提价,借机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

  当自己的销售渠道完善后。

  就完全抛弃这些国内品牌。

  甚至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国内企业。

  可是,想东山再起就太难了。

  控制国内市场后,就找各种借口提价或变相提价,以谋取高额利润。

  问题的关键在于。

  很多品牌当初是被动合资的。

  很多人认为国外的月亮都比华夏圆。

  把所有目前的运营的公司全总调整完毕后。

  郑韵说道:“小易总,这次公司可要投入不少的钱,可那几个承包的厂只有五年承包期,改造工厂环境我们已经花了不少钱,如果到时候不承包给我们,不是亏了。”

  投资别的分公司、研发中心,她没意见。

  她知道小易总的雄心壮志,反正他现在也有钱。

  可是在那几个承包工厂上投资这么大,她觉得不妥。

  将来不给承包是一个原因。

  她也能猜到,这些承包的工厂也有那些厂领导的暗股。

  每个厂再投入几十万,甚至几百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