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1章 李世民:两个制度,让后代念我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章李世民:两个制度,让后代念我一辈子!

  天幕上。

  显德殿。

  一身日月帝服的李世民对着殿下群臣道:

  “国家设置中书、门下以互相检核考察,中书诏敕如有差失,则门下应当驳议纠正。”

  殿下群臣束手而立,洗耳恭听。

  “人的观点,各有不同,如往来论难,必求其妥当,舍弃己见,采纳异议,又有何害!”

  李世民扫视群臣一眼,缓缓道:

  “近来,有人袒护朕的短处,知道不对也不加驳正。”

  “顺从一人颜色情面,而为兆民之大患,这正是炀帝亡国之政。”

  “众卿莫要雷同啊。”

  ……

  【所谓“封驳制度”,就是皇帝的指示要经过朝廷门下省“给事中”的审查。】

  【给事中认为没问题,才能下达。】

  【如果给事中认为皇帝的想法不合理,则不给签字。】

  【皇帝的圣旨有问题,给事中干脆直接在上面修改,退给皇帝,让皇帝重新考虑。】

  【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在以前,皇帝的旨意无论臣子们是否理解都得执行。】

  【但是唐朝就不一样了,皇帝的想法要经过大臣们的审查。】

  【这是对“秦制”的重大修正,完全突破了法家的政治原则。】

  ……

  大秦。

  君为臣纲。

  嬴政板着脸看着天幕。

  君主必须超乎一切批评之上。

  《管子》云:“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

  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

  如遇雄主,这岂不是自缚手脚?

  不过……

  嬴政捂着胸口又想到了胡亥。

  对于一些拎不清的皇帝,这是个好制度。

  最起码它保证了下限……

  ……

  大隋。

  杨坚面无表情。

  这是基于三省六部的进一步完善。

  但也可以说是进一步限制皇权!

  这小子在想什么?

  朕建立三省六部可不是为了限制皇……

  猛的,杨坚回想起杨广的脸。

  ……好吧……

  朕理解了。

  ……

  【因为相比于法家的君主专权,封驳制度的理论是君臣共治。】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有集思广益政策才能合理。】

  【大臣不能事事顺从皇帝,必要时一定要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李世民鼓励大臣们反对自己,他说“人之意见,每或不同,勿上下雷同也”。】

  【因此他要求官员们一定恪尽职守,在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上一定要帮皇帝好好把关,皇帝的话如有不妥之处,必须要驳回。】

  【这一制度在唐朝得到了认真的贯彻。】

  ……

  季汉。

  殿内众人都想到了桓灵二帝。

  刘备更是颇有感触。

  人人都有私欲,君主同样不例外,甚至欲望更大。

  而君主只按照自己的私欲行事,滥用权力只图一己之利。

  并且没有人或者制度能够制约徇私枉法的君主,那么天下必将大乱。

  封驳之事不是没有。

  御史就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