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零七章:练津化炁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傍晚夏钧就在孙禄堂家里吃了饭,并且又于孙禄堂讨教了一下关余练气方面的问题,孙禄堂欣然把练气法决倾囊相授,与陈樱宁所言并无太大区别。

  丹经有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

  武师练气只需做到心不动即可,就是什么都不想,光听自己的声音,这也就是庄子在心斋中所讲的停息之法。除了停息之法,道家还有坐忘、守一之法,不过普遍认为停息之法最好。

  除了停息外,再配合呼吸吐纳之法,便可。

  练气只是修道的第一境界,也就是所谓炼精化气,长期坚持心不动,逐渐向意不动演变,则可进入第二个境界——炼气化神,之后是炼神还虚。

  吐纳之法又有讲究,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炁,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炁,达到修真养姓、延年益寿之目的。

  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

  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炁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炁,谓之先天元炁,“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炁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精气神三者是互相依存的,精可转为气,精又有阳精、阴精之分,阳精也就是精子,与气可互相转换。精与气就如同水,神就像是鱼,精足气满,神鱼才会活跃。神又分元神、识神,元神是无意识的,婴儿时就是元神掌权,识神则是有思维能力的,人长大后则是逐渐由识神掌权。区别之在于是否无念无想。神若充足,则人的智慧就会提升,洞察力、领悟力等等都会上升。

  呼吸吐纳之法也就是腹式呼吸法,吸入时小腹鼓气,将气吸入小腹。同时舌顶上颚,那里是天池穴的所在,会‘漏气’,因此要顶住,同时还会有津液留下,那可是好东西。

  《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平曰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当可化炁,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