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章:中华帝国,帝国元首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与梁启超形成五项约定之后,梁启超便活动了起来。

  梁启超的活动目的就是联合明煮共和人士,让他们接受这五项约定的内容,让这五项约定具备社会公认的有效姓。

  此时中国的明煮共和派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小了,除了那些顽固的明煮共和人士还在坚持外,很多人都动摇了阵营。

  在这个阵营的抉择上,只在于民族主义意识是否强于明煮自由意识,华东政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此时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华东政斧培养出来的,而他们的民族主义意识却是非常强烈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明煮共和派的衰弱是符合正常规律的。

  梁启超则是明煮共合派的领袖,整个北洋解体都是他一手挑起的,他在明煮共和派人士之中的威望最高。

  此时就算是那些坚持明煮共合派的人士,很多也动摇了思想。

  当前中国的主流舆论认为,恢复帝制在于皇室出身问题,如果有人坚持恢复满清皇室,则是对汉族尊严的一种践踏。

  但如果是恢复汉室正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还要看人选是否有资格当中国皇帝。

  而夏钧的功绩谁都看得见,当前的中国,唯一有资格当中国皇帝的,也就只有夏钧一人。

  这种舆论声音占据了主流,帝制呼声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此时华东政斧依旧没有做出任何官方回应,那些民意代表也天天在华东广场上等着夏钧表态。

  但任凭国民如何呼吁,夏钧始终没有站出来表明态度。

  这让中国局势再次看起来十分不明朗,不过当前的主要争论,明煮共和派已经说不上话了,主要的争论转而成为是否帝制的方面。

  大部分国民要求帝制,但也有很一大一部分的国民要求在不帝制的前提下进行专政你。

  本来阎锡山是作为这一派系的扛旗的人物,结果争论焦点转移到这上面的时候,阎长官却是偃旗息鼓了。

  阎锡山自然是支持帝制派的,他只不过在此前明煮共和派虚假的声势中挑起一种比较容易让明煮共和派倒戈的阵营罢了。

  此时明煮共和派完完了,帝制派占主导地位,阎锡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他不再在报纸上发表言论。

  梁启超的活动很成功,明煮共和派人士在绝对的弱势之下,自然愿意接受这样的约定,从明煮共和派演变而来的[***]派也支持这五项要求。

  很快各方派系的整合之下,梁启超以民意领袖之身份,向夏钧提交了这五项要求,如果夏钧能做到这五项要求,十二年后他们即接受帝制。

  这五项要求的民意书上签下了数千个名字,如果十二年后夏钧完成了这五项要求,这些人都只能闭嘴。

  具体是否完成了这五项要求,具体是谁来下定论,则是在十二年后将进行一次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