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毁灭世界一次就够了_舰娘之红色血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辐射落尘,可以视为短期的持续杀伤。

  在普通人的感观中,放射性沾染是非常恐怖的,但是在核大国的实际打击规划中,它实际上处于边缘地位。

  只要爆炸的高度达到一定程度,辐射落尘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1956年5月21日在比基尼环礁空投的TX-15-X1试验装置,试验代号:Cherokee,试验系列:红翼行动OperationRedwing。

  该聚变弹头的当量为380万吨,最终就没有产生任何辐射落尘。

  三叉戟IID5导弹搭载的W88弹头,最大当量45万吨,优化10psi冲击波范围的最优爆高应该是1700米。

  而一旦爆高大于645米,W88弹头将无法制造放射性沉降,辐射落尘这种杀伤机制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是说,成熟的聚变武器,为了达到最大瞬时杀伤效果,几乎都不会在冲击波范围之外产生大范围的辐射落尘。

  这是一个被动效果,实际上甚至不是故意避免的,而是只要追求最大瞬时杀伤效果,就不会出现大范围辐射落尘。

  至于那个诡异的核火箭筒,也是真的不会伤到自己。

  50%致死的5psi冲击波超压的范围是180米左右,1psi冲击波超压和火风暴的影响范围为400米左右。

  正常射程2公里以上的火箭筒,只要打出500米距离就是安全的。

  这东西的威力当量只有10吨,而不是10万吨,只是相当于10颗1000公斤的铁炸弹爆炸而已。

  而且没有弹片,不能穿甲,空爆的话甚至不会有弹坑。

  10颗铁炸弹空爆,怎么可能杀死2公里之外的人?

  小男孩的杀伤范围也只有两公里左右而已,在历史记录中,小男孩爆点2公里外,人员死亡概率已经降到了5%。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产生了各种疯狂的武器,但是不会生产脑残武器。

  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为了渲染苏联的邪恶与恐怖,拼命选夸大对方生产的各种武器的恐怖和反人类程度。

  而普通人恰好就喜欢看这些东西,于是低级的媒体就更是毫无节操的投其所好。

  以前有各种地摊文学,现在又有了网络自媒体,当信息爆炸之后,一切就变得更加的没有谱了。

  实际上,他们宣称的数据可能每次都不一样,基本上是一路飙升的。

  大伊万摧毁砖石建筑的距离,从最初的33公里,提升到60公里,然后提升到100公里,200公里。

  影响范围也从55公里,一路提升到了1000公里,后面才出现了更夸张的,推动板块移动9毫米。

  传播的人自然而然的觉得,上一个人说的是准确的,自己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再稍微夸张一点,应该也差不咧。

  但是就这么一路循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