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六章 三观不正_我的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福尔彩娃现在已经是莫斯科市委书记,中央主席团的候补委员,可以说整个苏联地位明确比他高的人不到十个人,在马林科夫集团覆灭之后到现在为止,福尔彩娃几乎成了赫鲁晓夫的代言人,各种会议上很多人都先看看福尔彩娃的意见,从中揣摩总书记的意思再发言。

  有了这个苏联最有权势女人的帮助,教育部那里一路绿灯,整个过程顺利的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水到渠成,从各大莫斯科大学给出邀请名额到教育部核对名额发函,一天时间全部搞定,很有社会主义国家特事特办的风格。

  让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来苏联留学并非好心扶贫,最重要的还是在这些留学生的所在国建立影响力,每年进入苏联的留学生中,第二总局还要派人考察,看看有多少人可能发展成苏联的特工,这些人回国之后会成为苏联克格勃的特工,变成谢洛夫的同志。

  “教育部给埃及的发布留学名额一共是两千三百五十四人,比我预料的要高一些!”谢洛夫对福尔彩娃的能力只能说佩服,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人费尽心血也无法办到的事情,可在另外一个人手中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这公平么?当然不公平!可这不是抱怨的理由,等谢洛夫到了福尔彩娃的地位,也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办到。

  “通知亚历山大领事馆和开罗大使馆!先将消息释放出来,要造成这样一个印象,那就是去苏联留学将是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个机会就算是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碰的上,造成的影响力越大越好!”谢洛夫来回走了两步吩咐道,“把影响力制造的足够大之后,在联系我们名单上的埃及高官子女。邀请他们也去留学!”

  派出留学生交流就像是一个循环系统,苏联将在莫斯科的各个大学中对这些留学生制造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潜移默化的在这些人的心中制造影响,当这些留学生变成人才归国之后,带着满脑子在苏联上学时候的思想建设自己的祖国,苏联每年都招待一批留学生。就相当于不断地将埃及的人才更新换代,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将军,我马上就给领事馆发报!”卢卡妮也被谢洛夫所说的有些兴奋,离开的脚步都轻快了不少,谢洛夫摇摇头道,“这小妮子比伊塞莫特妮好糊弄多了,要不是自己挑中了她。估计一辈子在加茨拿不能毕业,一辈子呆在里面出不来了……”

  在谢洛夫出国之前,听说苏联的特工学校系统要改组了,加茨拿城要变成专门应对英美这些英语国家的特工学校,其他应对别的地区的部分将分成新的特工城。毕竟都聚在一起容易暴露。

  除了要和埃及的高官都打好交道之外,谢洛夫还要继续把注意力放在军事上,军援一直都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