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一章 教条主义_我的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洛夫将军,你为什么这么说?”哈桑一愣摸了一下自己的大胡子询问道,双方的沟通可以说是非常顺利,不知道谢洛夫为什么突然说出这种话。@@,

  这句话当然是为了让阿尔及利亚人从游击战变成阵地战,不然的话谢洛夫的破烂,不对,是这么多的武器怎么卖出去?谢洛夫故作叹息一声,然后道,“哈桑先生,你们民族解放阵线的态度,是不是用游击战赶走法国侵略者?”

  看见哈桑点头,谢洛夫开始洗脑说道,“哈桑先生,游击战是所有战争中战争成本最大,而且是最不见效的一个战争方式,游击战还需要正规军在正面战场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形成牵制力量!否则的话,游击战只能起到一个鱼死网破的作用……”

  谢洛夫按照二战中中国和苏联战场的情况,给这位小地方出来的土包子进行一番实例分析,二战中负责中国正面战场的国民革命军,至少在早期是敢打敢拼的,这点谁都不会否认,不过和**在敌后战场的力量多取得的成绩相比,几百万的国民革命军在后期真的是在打酱油。但是老蒋还是坚持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投降已经算尽了自己的职责,就民国那个尿性,谢洛夫也不能要求更多。

  随后谢洛夫又用越南作为例子给哈桑进行分析,哈桑一定听说过苏联,如果学识渊博的话也可能听说过中国,但是谢洛夫和哈桑两个人的差距在于,谢洛夫可以得到整个地球的咨询。而哈桑可能阿拉伯国家都没有去过几个。在咨询的差距下。谢洛夫可以利用信息上的不对称扰乱这个人的视线。

  越南同为法国的殖民地。从感情上通过谢洛夫的介绍完全可以让同为反抗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哈桑容易接受,形成同仇敌忾的思想。

  “越南也是经过了好几年的努力,最终在漫长的游击战中锻炼了一批可靠的战士!最终在奠边府战役中一战重创法军,逼迫法国人彻底的撤出了越南!”谢洛夫声情并茂的说道,“这一战奠定了越南的建立,从此之后没有人再敢小视这个积贫积弱的小国!”

  “谢洛夫将军,这是真的么?”哈桑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神色,显然已经被说的有所意动了。和谢洛夫想的一样,哈桑其实并没有听过越南这个国家,但是一听说谢洛夫口中这个同为被法国殖民了的小国,赶走了法国人心中就不觉有种同仇敌忾的感觉。

  但从战略意义上讲,奠边府战役却完全称得上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之一。奠边府战役不但标志着法国在亚洲殖民的历史彻底终结,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亚洲战略格局的走势。

  “哈桑先生,你认为这是我在欺骗你么?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对了越南战场上有你们阿尔及利亚人组成的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