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五章.雷雨夜_抗战之老兵油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三边练驳壳枪边琢磨:

  宣营长讲过,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中说:“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恃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处用。”

  鬼子有炮火优势,步兵用三八大盖远距离射击精准,所以他们喜欢的战场环境就是视线开阔便于发挥射程优势的平原和丘陵,那我们就偏偏不去这些地方跟他们拼。

  鬼子想远战,我们就贴近打!鬼子想一发一发精准射击,我们就抵近打快枪。

  不过背崴队能把短枪打得又快又准的第一是班长,第二是自己,周班长和蛮牛铁师傅都还要差点,至于进突击小组的羊倌、姜天宝、二瓜这三个新兵蛋子,都配的驳壳枪,但他们的枪法烂得没法说。

  我们两个突击小组有5支驳壳枪,一支捷克半自动步枪,那这5支驳壳枪就必须发挥好作用,三个新兵一定得把短枪练好用好才行,这样打遭遇战,打巷战才能快速压制住鬼子。

  驳壳枪用枪盒抵肩射击都一个样,会用步枪的都没问题。但发生遭遇战哪里有时间去结合枪盒当*?肯定是拔枪就打,但新兵们单手射击如何打得更准?

  班长能甩手就打枪枪咬肉那是二三十年练出来的,是培养出枪感来的,新兵们才摸几天驳壳枪?慢慢瞄能上靶就不错了。

  小三心想:不行,甩手出枪要慢慢练,但眼前也得让他们用好不接驳枪盒的打法。

  接下来几天小三就整天沉迷在如何打好驳壳枪的单手射击上:

  双手持枪,左手握于右手手腕。结果对于稳定据枪并没有多大帮助,手腕和胳膊力弱的还是枪管往下掉;

  右手握住握把,左手再抓住弹仓前面,这种枪管倒是不往下掉了,但握法很别扭,如果结合枪盒抵肩就非常好了。

  完全的单手持枪,就是老问题,枪又重又大,重心靠前,不易瞄准。

  最后小三摸索总结出一种打法:略侧身出枪,身子稍向右转,左手握拳抬至与肩平,弯曲成直角,右手握枪将枪管置于左手腕上,再瞄准击发。(1)

  小三决定回尖山就重新分组进行战术训练和基础训练。突击小组就演练掩护投弹手抵近投弹,火力组两挺机枪和铁师傅这只神枪手就演练火力掩护,突击组的新兵就加强投弹训练和驳壳枪射击训练,小三教结合枪盒射击和左手弯曲支撑右手射击,班长就教甩手出枪快打。

  小三到底年轻身体素质好,何先生的伤药效果也确实不错,小三恢复得很快,不久就能拄着拐杖下地行走。

  又过了几天,他可以丢掉拐杖在院子里慢慢走了。何先生又来看了一次,说不错,完全好后能跑能跳没有任何问题。

  小三耐着性子又熬了两天,这天在院子里试着走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