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章 骄横的山田建三_铁血东北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件事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因为,他对他的能力一直十分的自信(中东铁路争夺战的失败,他只当成是偶然的失误而已),他不相信,有人能在他精心布置的暗杀棋局里活下来,更何况,是一个来自落后中国的年轻军阀。

  所以,他并没有过多地说过张学良要来,那些基层的克里姆林宫守自然就不知道张学良要来,也就自然地处于职责所在,阻挡张学良进入。

  在斯大林看来,张学良在来到克里姆林宫之前就已经是个死人了,所以,根本没必要向任何人告知。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张学良不但活了下来,还毫发无损(其实肩膀和小腹受了点小伤,不过无伤大局)地来到了克里姆林宫。

  他既然来了,那就必须要和他谈,而且,不能让他出任何意外,因为这小子有美国总统胡佛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作保。”斯大林的心情矛盾极了。

  前些日子苏蒙边境的列车爆炸,西方各国的舆论已经把矛头指向苏联了,只不过,没有确凿的证据罢了。

  而现在,张学良已经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出了任何的意外,那么,本就被西方列强重重包围的苏联肯定会被推到刀口浪尖之上,这对苏联的建设发展十分的不利。

  想到马上就要和张学良进行屈辱的谈判,斯大林气得差点一拳把昂贵的水晶玻璃窗户打碎。

  不过,当他看到张学良和克里姆林宫的守卫发生冲突时,他心里又有些乐了。

  张学良只有四个人,就算再厉害,应该也打不过警卫营三百多个在革命战争中经历过铁与血洗礼的红军战士。

  只要他们在激战中把张学良击毙,那么,一切都好办了,到时候,自己可以对英国人和美国人解释说,张学良不经请示强闯克里姆林宫,自己的警卫击毙他们是正当防卫,亮一向自我标榜民主法治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也无话可说。

  再说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站在张学良这一边,还不是因为张学良在和苏联打仗的时候从他们那里借高利贷,并用借来的钱从他们那大规模地购买武器装备,同时以低廉的税收让他们到中国东北开采石油,并把收复的中东铁路股份转让一部分给他们,使得他们从中受益,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罢了。

  而如果张学良一死,那么东北军就失去了一个凝神聚气,消除平衡各种内部矛盾的灵魂人物,这支从封建军队中脱胎的军阀部队,其内部的各种矛盾必将历时显现出来,很快就会回到张作霖时期的状态,甚至更糟,到了那时,自己完全可以把被张学良攫取的利益再度收回,并许给英法美更多的利益,难不成到了那个时候,这群眼睛里唯利益是从的西方人还会为了区区一个中国的地方军阀而和苏联大动干戈?

  可是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