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 准备开拍_剥削好莱坞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卡提名最佳导演,或者屡创票房奇迹的天才,否则大家都要经过这一遭“策划地狱”。

  怪不得加农炮的米纳罕·戈兰,总是指责这些好莱坞制片人,天天就是谈啊谈啊,没有实际拍电影的动作,哪像他说的少,做的多。

  大西洋公司的总裁托马斯·科尔曼也和米纳罕的性格有点像,看中的项目,就签约开拍。也许小公司没有叠床架屋的管理层,做决定都是比较快的。

  他找来了两位同事韦恩·克劳福德,和安德鲁·莱恩,和罗纳德一起担任“彗星之夜”的制片人。他俩也是大西洋马上要上映的“山谷女孩”的制片人。

  他们和罗纳德坐下来,一项项过拍摄预算里的支出,一点点抠着算钱。

  大西洋对“彗星之夜”项目投入五十万美元,并承担阿美利加的发行工作。然后是罗杰·科尔曼新公司千禧年的十万,负责海外发行的加农炮影业的三十万,罗纳德朋友小道格拉斯十万,最后还有罗纳德自己二十万的投入。

  总共一百二十万制片预算。

  然后是支出,大西洋先要付给自己十万美元的导演酬劳,然后是各项线上支出,比如男主角凯文·科斯特纳的片酬是按照整部电影计算的,像他这样按片计算酬劳的还有两位女主角凯瑟琳·玛丽·斯图亚特,和凯莉·马罗尼。再加上一个女配角,玛丽·沃罗诺夫。

  在加上先期就参与工作的摄影指导亚瑟·阿尔伯特,和艺术指导约翰·穆托,和特效指导吉姆·卡梅隆。

  剩下的是随着开拍以后,每周或者每天付出的线下成本。比如其他配角的群演的费用,灯光,摄影,司机,化妆,发型等等的费用,胶片的费用,向市政厅申请拍摄街景许可的费用,等等。

  然后是特技费用——闪电,爆炸,飙车,枪支,替身,特效模型和化妆,等等费用。

  然后是青少年电影必须的一些青少年喜欢的插曲,就像“名扬四海”配上艾琳·卡拉的歌“Fame”,会增加很多青少年的口碑传播。

  “彗星之夜”是小制作,插曲配乐全部要自己出钱购买。这部份配乐购买费用占据总预算10%左右的。

  最后还要剩下十万美元左右,作为机动资金,防止拍摄过程中的超支。实在不行,罗纳德还有后备的一些钱,可以补救,如果这点钱也用光了,那最后还能去求罗杰·科尔曼。

  两位制片人和罗纳德左右腾挪,预算还是紧张了一些,几人商量从那里可以挤出一点钱。

  “要不用UltraCam摄影机,租金可以便宜一半。”一个制片人提了个建议。

  “你杀了我吧,我情愿去当铺当了裤子,也不用那个破机器了。”罗纳德对这个超级卡胶片机的噩梦般的使用效果记忆犹新,坚决不从。

  “要不配乐和插曲,就用公版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