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 金城兵变_汉末天下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平三年(186年)冬,任峰“种田将军”的名气日盛。在他的要求下,韩遂带他到金城郡境内屯兵的坞堡要塞,去挑选一些坞屯兵精英,以作将军府府兵。

  这个府兵属于私兵,任峰也不好直接找岳父大人要。所以他决定自己去招兵,也没想招多少,500人而已。

  为什么要韩遂带他去呢?因为韩遂在金城郡湟中义从中的名望甚高。韩遂军中就有一部分军人是湟中义从。

  东汉的坞屯兵兵力来源,主要有三,一个是临时募兵,一个是“驰刑徒”后裔兵户,一个是“夷兵”。

  在凉州,屯兵区的兵是可以拥有家庭的,独立形成屯兵生活的聚居点。

  这些聚居点(如湟中)里有汉人、依附大汉的羌人(如先零羌)、依附大汉的胡人(如湟中义从胡)。

  这杂居年代久了,也就渐渐的弄不清到底是汉人、胡人还是羌人。至少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了。

  在这些屯兵区,肯定也是有人管理的,这些管理者一般为军吏。如西凉叛军中的北宫伯玉、李文侯就是屯兵区的军吏。

  军吏多为汉人,而且还得是根正苗红的“良家子”。如董卓就是良家子出身。

  家庭出身特别好的良家子,那就直接去朝廷做郎官了,出身不好的良家子,就只好从军吏做起了。

  为什么边章、韩遂会被叛军推为首领?

  因为当时发动凉州叛乱的北宫伯玉、李文侯,不过是两个比较老资格的军吏而已,根本带不动数以万计的西凉叛军。

  如今韩遂被朝廷招安成为金城太守,边章是支持的,毕竟边章也曾为汉臣,或官至太守。

  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摄于边章的名望,自然不便反对,和韩遂的关系很是微妙。

  就在任峰和韩遂在湟中招兵买马的时候,韩遂收到消息:边章病危。

  “崇山!情况有变,我们今晚就回榆中。”

  此时,任峰刚刚招满300精兵,但见韩遂一脸沉重的样子,二话不说,连夜率部赶回了榆中。

  “子允,你还好吗?”

  边章府内,韩遂抓着边章的手,轻声的问道。

  “文约,你终于来了。老夫怕是不行了。”

  边章原名边允,字子章。起兵后改名边章,字子允。曾和韩遂同僚,关系甚密。

  “我走后,最担心的就是你啊!北宫伯玉、李文侯他们二人只怕还会起兵造反,你得先下手为强啊。”

  也许是回光返照吧,边章此时的头脑异常清晰。

  “唉!大家都是生死兄弟,你让我怎么下手?”

  韩遂抓着边章的手,表情有些痛苦的说道。

  “文约,你身为朝廷命官,应该以大局为重。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背叛了朝廷。如今你既已归顺朝廷,成为父母官,当以治下的百姓为重啊!”

  “我走后,北宫伯玉、李文侯不除,不要发丧。你可记得,他

  请收藏:https://m.bq6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